正文

  写这篇稿子,我要深呼吸。

  看这篇稿子,你也需要深呼吸。

  在虎年的大年初一,看着越南总理范明政一次次高举双手欢呼,然后走下绿茵场给自己的球员发红包,感受足球带来的快乐。也许我们也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心态,来面对体育带来的挫折。

  早在2021年7月1日,卡塔尔世界杯12强抽签结束后,越南媒体就在集体高潮,都在期盼着一个日子——在他们的眼里,12强赛其实只有一场比赛,那就是大年初一;只有一个对手、那就是中国。

  昨天,他们用3比1实现了自己的阶段性愿望。

  赛后,越南媒体的评价是——“这是一场里程碑式的胜利”;

  而另一边中国足球则遭遇了里程碑式的崩溃。这种崩溃是球场内和球场外共同叠加带来的恶果。

  01

  进奥运闭环前,我和足球名宿、当过国安领队的吕军吃了顿饭,谈到了国家队输日本、打得槽烂的现实。

  他和我说了这样一段话,“2005年是中国最后一批球员杀进世青赛,这之后我们还进过世青赛世少赛么?我们连亚少赛或者亚青赛都难出线,你凭什么还认为他们成长起来后在成年队能赢,能进世界杯?”

  想想,也是。

  冯潇霆的那一代已经到了“质保期”逐渐淡出了,在高洪波、里皮勉为其难地续命支撑后,到了李铁、李霄鹏这里,也就随因就果了。

  有人统计说,从2009年开始,中国各支U系列男足和越南交手9次,我们的成绩是2平7负。

  越南足球在进步,而从场上表现出的水平来看,我们在退步,而且是在大幅度的退步。

  这是一支职业球员组成球队的表现么?

  他们的能力再差,技术再差,也不应该踢成这样。

  每个人的表现都不是能力的叠加,无论防守和进攻,都是单打独斗,而且是个人武力值发挥都不及格之下的单打独斗;每个人心态紧张叠加下的单打独斗。面对越南这样身体不如我们的对手,都缺乏一对一的能力。不但缺乏配合进攻,也缺乏配合逼抢防守,这也让球迷们疑惑,到底训练练了什么能让他们的意识退化如此之大。

  另一边说,就算技术意识再退步,但是至少有身体吧,几个月前,李铁用简单粗暴和身体压倒了越南。而几个月后,他们连身体都不会用了。

  “中国男足目前的实力也就是如此了”这是从金元足球2013年第一次走上巅峰后,笔者对于中国足球发展认识的观点和所有文章的注脚。

  李铁和李霄鹏比起在休息室吹风机吹出一口中国老血的里皮,肯定是大大不如。

  但是他们已经是中国当下最好的教练。

  李铁出过洋,见过世面,跟过名帅,但是联赛中带队成绩一般;李霄鹏虽没李铁见识多,但在国内联赛中带队的成绩更好,更有经验。

  两人的水平算是半斤八两,对中国男足的掌控、理解也是半斤八两,都需要一个从不熟悉到摸索和熟悉的过程。

  李铁在上任后,打的亚洲区预选赛第二阶段比赛水平不高,没能看到中国队的弱点。

  再加上疫情原因,少了热身赛对中国队少了更多暴露弱点并调整的机会,所以12强赛前4场踢得不尽如人意,例如对澳大利亚的第一场,国足明显自视过高。

  但是随着逐渐的发掘整理,李铁摸索出了张玉宁、徐新的首发模式和洛国福、阿兰的用法。在和阿曼以及澳大利亚战平的比赛中,他也多少就目前的人员搭配,发挥出了基本实力。可惜因为情商、待人接物的问题和有争议的商业不检点,最后导致了李铁的下课。

  而新来的李霄鹏,世界杯怎么买又回到了李铁一开始带队的老路上,又开始测试阵容。看看这两场比赛,打日本,用蒿俊闵和郑铮踢左边,王燊超调到中路盯人。

  结果左边路被打爆,王燊超给点球,下半场最开始的3个换人调整,就是这三个人,表现出了李霄鹏的自我否定。

  而面对越南,明明中国可以打高快和身体,他又在前面用了洛国福和阿兰,而不是状态很好,能拿住球的张玉宁,还放走了高中锋郭田雨和谭龙。

  到了下半场又是一轮自我否定,重新调整自己的战术体系。

  最后发布会不得不道歉说,“比赛的战术设计出现了问题,后续补救无法挽回。”

  从这个情况看,李霄鹏的仓促上岗,导致了对对手们的了解程度,直接退回到12强赛之前。

  这是什么呢?这不是折腾带来的恶果么?

  从霍顿米卢时代开始,所有外教带队上课最先做的事情,就是抓防守,沈祥福带白金一代也是抓防守。

  而这次12强赛,中国队表现最糟糕的就是防守。

  李铁好不容易找到徐新的防守搭配了,李霄鹏上任后,第一场做的是改变防守模式。第二场做的是又改变进攻模式。

  这也是为什么昨晚的比赛,在防守端,3个人围都抢不下越南一个带球的,在进攻端所有球都不敢传提前量……

  板子打到谁身上呢?中国足协吗?力主换李铁的所谓总局高层么?

  这就是一个辨不清的烂摊子。

  15个助理教练加盟去越南买年货,新年大游行么?他们每个人一句话,给李霄鹏谈个主意设想,就要多少时间……

  参照中国足球,可以写一本最糟糕的管理例证大全。

  而以上的话题,其实只是中国足球在球场技术体系中反应的小问题,是11个人成了11粒沙子,捏不成一个整体的问题。

  而场外体系的坍塌,才是大问题。

  02

  在中国输了后,每次人们都在感叹青训,说国家队U系列梯队输给了越南多少多少次。

  说国内的正规青少年联赛朝令夕改,今年组建联赛预备队比赛,明年变成U21,后年打一年的U15……再打一个阶段,就又取消了。

  说各个俱乐部今年组个队,过几天联赛都没了,只能取消。所以年年看着新培养了多少青少年球员,年年又看到消失了多少青少年球员。

  说一到选拔国家队梯队的时候,教练就诉苦说,全国适龄孩子就几百人。

  那足协报告中培养的都哪儿去了?

  导致根子烂掉的霉菌是金元足球么?是球员技术意识么?是青训么?

  中国体育的领导人、足球的领导人,他们所理解的足球发展模式是什么呢?

  中国现代体育领导者的考核标准是什么?

  是成绩嘛,是怎么能多快好省地升国旗奏国歌吗?

  东京奥运会已经给出了答案,相信马上进入的北京冬奥会也能给出答案。

  那么足球呢?篮球呢?这些世界上的集体类职业项目,怎么在当下的中国模式中发展?

  而这个模式在国家队层面做得到么?

  那么支撑职业体系体育发展的基础是什么?难道不是一个能够赚钱,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的基础,或者多少可以收支平衡的俱乐部体系么?

  如果不愿意尊重投资人的利益,认为这样做是足球被资本绑架。

  那还真不如回到原来地方体育局拨款投入,在体校培养模式下组建足球队的体系中去。

  人不能要一头没一头,邯郸学步。

  原有的培养体系模式坍塌了,和国际已经行之有效的先进体系模式接轨又接不上,最后变成空中楼阁,飘忽着。

  这么做摸得到底么?

  现在是摸不到!

  而越南这个测试中国足球坍塌的底限下面,还有菲律宾、马尔代夫、关岛等着我们呢!

  (周超)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
最近更新

Powered by 2022世界杯买球,世界杯怎么买,世界杯买球APP @2018 RSS地图 html地图